赫尔曼·麦尔维尔在《白鲸》中写道:"真正惊人的事物都带着某种寂静的预兆降临。"2010年,索尼微单相机问世时,那还是单反的盛世,属于五棱镜的辉煌仿佛是那么难以动摇。彼时极少有人愿意相信,整个的行业格局会被打破、重建——只有18mm法兰距的E卡口微单,竟只用短短数年就让新浪潮淹没了旧沙滩。
今年,索尼E卡口微单迎来了15周年里程碑。这15年,以及包含更久远的岁月中,我们见证了α的名号被从柯尼卡美能达继承至索尼,又从数码单反扩展至半透镜单电和E卡口微单。到如今,E卡口系统已经是行业标杆、多维度的领军者。这段历程,既是一部相机技术的进化史,也是一场关于“轻量化专业主义”的美学革命。
2010年的NEX-5和NEX-3,一切的起点
2010年,索尼NEX-5和NEX-3横空出世,正式开启了E卡口的生命篇章。那时,人们对微单的认识,更多是前沿数码、潮流单品,与今时今日全然不同。
破局者:E卡口的诞生与颠覆
在单反相机仍主导专业市场的2010年,索尼以NEX系列大胆押注无反光镜结构,提出“小机身+大传感器”的颠覆性方案。E卡口的18mm法兰距设计,既为机身轻薄化留下空间,又全面摒弃机械传动,为未来技术升级埋下伏笔。尽管发展过程中一度遭遇“卡口口径不足”的质疑,但索尼逐步用多项创新技术证明了该系统的潜力。
2400万有效像素的NEX-7,有着专业级的操控设计
2011年末的索尼NEX-7,轰动性地引入约2400万像素CMOS影像传感器,大幅度刷新APS-C画幅数码相机的分辨率标准,并引入3拨轮的操控设计,在图像表现和操控性上都超越同期同价位单反相机,向中高端市场郑重宣誓:微单也可以有精湛画质和专业机身。
技术裂变:从追赶者到定义者
E卡口的真正爆发始于2013年全画幅微单α7系列的发布。
写到这里,我的思绪倒回了2012年——在北京太阳宫冠城大厦、索尼的小会议室内发生的事。那是NEX-5R正式发布前的小范围媒体沟通会。
索尼NEX-5R采用180度翻折屏,是业内较早为用户提供优秀自拍方案的机型
正事说完之后,我们和时任索尼中国数码影像事业部的boss聊起今后的产品发展。第一时间,我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那个问题:什么时间推出全画幅?
只见对方登时一愣,仿佛有点不可置信,随后问道:什么样的?
我顺手抄起桌子上的NEX-5R工程样机:这样的。
初代α7系列仅400余克的净机身重量,彻底颠覆全画幅刻板印象
将真正的35mm全画幅CMOS影像传感器塞入巴掌大的机身——索尼凭借初代α7、α7R完成了一场令人长久铭记的“商业起义”,彻底击碎了“微单不专业”的偏见。
不知道我的那次“煽风点火”,对这个历史级的事件会不会也有些推动作用呢(笑)。
此后,索尼以近乎疯狂的速度推进技术创新:
- 传感器革命:背照式、堆栈式CMOS不断突破高感光度、动态范围和数据读取性能的极限,高分辨率的α7R系列甚至画面质量已经直逼中画幅;
凭借强大的AI芯片和机器视觉,对象识别范围愈发丰富
- 对焦范式迁移:从425点相位检测到AI实时追踪,E卡口系统将“眼部追焦”变为行业标配,如今更引领着AI时代的创新发展,更多类型的目标识别能力不断被引入;
α7SⅢ进一步模糊照相机/摄影机界限,上市5年仍是4K拍摄热门首选
- 视频跨界:从α7S让更多人理解log、理解专业视频,到α7SⅢ的4K/120p与FX电影线的诞生,微单一词早已不局限为照相机,以至于好莱坞片场并不缺少它们的身影;
α9Ⅲ全域快门带来的很多新规则,让相机的用法发生革新
- 突破极速:α9系列的每一代产品都在重写人们对于照相机的速度表现的认知,最新的α9Ⅲ更史无前例引入全域快门,开辟崭新赛道;
α7CⅡ同时拥有α6700的纤细身躯和全画幅的大心脏
此外,α7C系列为轻量级用户走入影像世界提供了最佳的大门;
α1Ⅱ集高分辨率、高速、高智能、高规格视频、高集成度于一身
α1系列则诠释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能旗舰。
生态共赢:开放策略的胜利
索尼的精明之处,还在于既保持原厂镜头的技术壁垒(如XD线性马达),又通过开放协议培育第三方镜头生态。适马、腾龙、三阳及国内的多家副厂品牌,以大量中低价位产品为E卡口镜头群的极速壮大贡献了重要力量;此外,作为高端第三方,蔡司这样的品牌则在对向维度带来个性化选择,甚至于今年全新发布了具有极致表现的OTUS ML系列。
摄影名家谢墨老师使用索尼α7RⅣ搭配蔡司OTUS ML镜头进行创作
如今,E卡口镜头群已超200款,成为无反时代最庞大的光学系统——这种“硬件开源”思维,正是其用户黏性的核心关键之一。
挑战与未来:重新定义“可能性”
站在15周年的节点,业界新的技术潮流、手机计算摄影的弯道超车,都在挤压传统优势。索尼的垂直整合能力,将成为下一个15年继续屹立于市场的关键——须继续夯实CMOS影像传感器的产业优势和BIONZ系列处理器等关键能力的全栈自研,强化技术护城河。
回望索尼微单15年,无时无刻不传输一种理念:专业设备不必囿于庞大体积,创新可以始于减法。正如初代NEX广告词所言——“小而见大”(Small in size, big on performance)。索尼用E卡口证明了,颠覆往往来自对行业教条的勇敢舍弃。当摄影进入AI与元宇宙时代,这个卡口的故事,或许才刚刚翻开第二章。
本周五,索尼微单的15周年大趴将在北京举行。相信有很多朋友会带着自己的故事,来与大家分享。我猜,这会是一场有关于科技、有关于爱好、有关于影像、有关于记忆,乃至——有关于信仰的相聚。